尖峰寺,亦名西灵寺,位于公平镇万民村与朱衣镇交界处海拨多米的琵琶山顶,与珠山寺隔山相望。北纬31°4’18,东经°14’1,海拨米。
寺居高山之巅,嶔崟郁葎,悬岩千尺,独径可上。缓步而行,山径萦纡,草树蓊蒨。睨观山势,始而隘,中而曲,穷源而止,豁然虚敞,形胜殊绝。
相传寺地旧有古刹,从来久远,昔日佛阁壮丽,比于王居。后渐凌夷,仅存遗址。
清嘉庆年间,有僧行于此地,栖息其间,欲恢复古迹道场。于是剪荆棘,除荒秽,建山门、廊庑、阶墁,正殿,种种具备。
前创山门,入门而关圣殿,殿后则佛楼,再后则经阁,两侧则香积厨、湢库、僧寮。山门之前有余地数亩,四面皆环以松柏,俾万年常青。越十年又修佛爷殿,像千叶宝莲佛于其中,塑装三身金像,观音、龙神、祖师,极其完美,器具雅洁。
民国年间,寺宇尚存,三重殿堂,宽大恢宏,中轴线东西贯穿,依山势逐殿抬升。
山门外有置一对石狮蹲距,状极雄伟。进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飞檐翘角,第一殿为灵官殿,神台上塑王灵官神像,左右列十大元帅、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塑像。东西偏殿是伽蓝殿与文昌殿。
第二重殿宽大方正,殿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俗称千手观音,佛像的底座亦是木雕,刻工精湛,精雕细凿有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片断。
第三重殿是佛祖殿,供奉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尊佛石雕圣像,分别代表着过去诸佛、现在诸佛和未来诸佛,又称为三世佛。两边山墙上绘有二十诸天及十八罗汉重彩壁画,两边神坛上排列着二十八宿木雕。殿后有高约七米的九重石塔,塔身为六边形,每层皆开浅龛,雕有精美佛像趺坐于玲珑精雕的佛龛内。
时有僧尼演忠等五人住持道场,朝暮课诵,焚檀燃蜡,侍奉香灯。隆兴寺给产业12石,以凑香火。
每岁的九月三十日,为药师佛圣诞,古寺要办“药王庙会”,念经拜忏,仰答神庥。
年后,殿宇废弛。年起寺宇复建,现有僧尼一人住锡,接续古寺香火。遗址现山门保存完好,遗有石狮残件及佛像残件等物。
山门为条石垒砌,高3.43米,宽2.34米,筑劵顶。门柱上镌有联曰“一峰秀出如元首,万姓生成在下方”,上款为“民国丁卯孟冬”,下款为“毛书贤撰并书”。门额镌“尖峰寺”楷体大字。
寺内大殿前存施食台一件,砂岩质,雕凿成八面柱状,顶部缺佚。每面皆有题刻可识为“南无宝胜王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怖□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
寺址下方北侧约米处,发现有石围土塚墓,建于民国。墓门接嵌入式墓碑,上有题刻有比丘尼法号,可识为“西逝俗伯杨公讳永章老大人□□墓,比丘尼僧演忠……民国十六年丁卯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