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远黛,山风习习。
6月中旬,行走在奉节县红土乡白鹤村,近处,一大片翠绿的秧苗尽收眼底,不时有白鹤掠过。白鹤村党支部书记喻继祥站在田坎上,满眼憧憬地看着翻滚的稻浪,丝毫不觉暑热,就连红土乡党委书记袁义的到来也未察觉。
“继祥,今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了多少亩水稻?”
喻继祥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乡党委书记袁义,便高兴地说:“报告书记,今年合作社种植水稻亩,预计可以收割稻谷6万多公斤,产值34万元。”
“不错,不错!”袁义连连点头,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自己刚到红土乡时的场景,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红土乡紧邻云阳县,在奉节县尚未通高速公路时,若要去重庆,红土乡便是必经之地。作为交通要道,加之“红土贡米”远近闻名,彼时的红土乡商贾云集,客商来往络绎不绝。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奉节至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后,红土乡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交通要道地位,开始走向没落。随着时间推移,群众心中也积累了越来越多不满的情绪,这也导致红土乡不仅经济发展日益滞后,干群关系也逐渐僵化。
年,袁义刚到红土乡上任时,面对的就是这样复杂的局面。
如何改变现状,让红土乡乘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乡党委在充分调研后,探索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