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奉节县康乐镇朝阳村村民杨远银从村办公室提回了一大包年货:五包盐、一袋米、两瓶酱油、一包纸巾……这些东西老杨一分钱没花,是用个积分换回来的。
众所周知,钱放在银行里能够增值,而美德作为无形的财富,用积分的形式不断储蓄,推动社会文明才会更加有力。在奉节康乐镇,一家家“开到了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成为了体现一个人、一个家庭价值的“银行”。村民们通过宣讲学习、文明习惯、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公益行动等换取积分,再从“积分银行”中换回物品,凝聚了精气神,让文明的力量有效下沉。
这是朝阳村今年第三次集中兑换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50多名群众共兑换分,盐巴、面条、纸巾、扫帚、大米、菜油等物品在欢声笑语中被拎回了家中。尽管兑换的物品价值并不高,但杨远银觉得含金量十足:“我志愿清扫公路12次,帮助困难群众干活7次,整修水池3次……分在全村排第五。”
该村支部书记张胜亮告诉记者:“以前群众可没这么主动,应急找不到人,干部电话不断,群众杂事做不完。后来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群众做好事就积分,违背了村规民约就扣积分,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据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在康乐镇全镇推广,实行“正向加分、负向扣分、上不封顶、下有底线”和“不做不计分、做了就计分、多做多计分、做错扣积分”的原则,力争发挥好“正向激励、负向约束”的功能。比如,村民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小时积2分、参会学习一次积3分、获得清洁家园称号积12分。哪怕是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就会给家庭账户上增加了两个积分,积分多了村里的大广播就会进行表扬。
“现在我们全镇的村道路都干干净净,随便你什么时候来,看不到一点垃圾,连老百姓的屋里、院坝、田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康乐镇镇长唐可人感叹,“积分银行”提高了群众的自治意识,兑出了文明乡风,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乡亲们都觉得,参加村上的志愿活动,积的分是为自己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