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古夔州第一古刹香山寺
TUhjnbcbe - 2025/3/29 17:06:00

香山寺,又名圆通寺,位于奉节县白帝镇香山村3组,始建年代不祥。据光绪《奉节县志·寺观》载,“香山寺在县东南三十里麝香山上,寺产香山茶,因名。”

寺院遗址在麝香山巅,座北向南,依山而建。其址水绿山清,鸟鸣谷应,烟起霞蒸,造设多奇。素有西岩石鼓、朔岭凝芽、茶坞春烟、神峰晚照、宝珠凝碧、曲溪流香、洞口藏仞、天池映月等美景。

昔人羡其势之高朗,慕其境之清幽,因于此建寺构台阁,庄严妙丽,神致欲生。以之禋祀,则其神肃;以之眺览,则其景幽;以之遨游会集,则其情畅。是迨天之所造,地之所设,以供人之所取者。

古刹位居古夔四大丛林之首,相传极盛时有殿宇九重,颇极庄严。昔日殿宇壮丽,像绘森严,规模轩豁,木石瓦甓,丹垩涂暨,金碧相照,如翚飞矢直,俨然鹫岭祗圆也。常有士人登览其间,既瞻佛像之庄严,并挹山水之幽秀。宋黄庭坚于建中靖国元年()二月游历山寺,归来赋诗曰:“山水乔木,僧房高下,景物清绝,为夔路第一。”

该寺首创无考,据民国《奉节县志稿》载,“白居易……至夔题咏甚多,尝游览山川,至香山寺挹翠亭有行记,宋黄庭坚亦有诗赞。”可知唐时古寺已是殿宇巍峨,法堂森列,香火繁盛。

宋、元而降,寺宇屡为兵燹所爇,兴废无常。成化巳亥间(),有性空上人循旧址而复新之,宏构堂室,可以栖神灵而光故墟矣。奈何数载之后,中复遭变,旋饬旋圮,振起无人。

清嘉庆间,有僧性道,率众捐缁,构竖岑楼,诸佛法相,次第庄严。《奉节宗教志》载,其址曾前存嘉庆十五年碑,述其兴衰缘由,碑云:“自洪武兵燹后,荒芜年,至成化巳亥,性空上人披荆斩棘,建兴如初。今又历载,中复遭变,仍属颓败,虽尚存頽垣敞庐,且不足以遮风雨,夫扬当极衰,定必重兴。适复有吴僧性道,楚之僧发玉游观至此,睹其美景,慕其崖况,遂合誓愿,共募化,苦志三载而功极告竣。凡佛王、诸天、金刚、罗汉、韦陀、迦兰诸像,堂殿、楼阁、廊庑、寮厨以及榱楹梓槛之具,糜不鲜而美备。则今日之香山寺,不胜昔日之性空乎。毒于嘉庆四年(),被白莲教将庙焚毁馨尽,有住持僧真传祥,复又重建鼎修,诚增先师之志。夫数僧不出于一时,而生于百年之前后,正以见圆通之不朽也。”

同治十三年(),该寺住持僧心悦筹资修葺金身。碑载:“兹有香山寺为夔郡群山之祖,诸庙之宗,常业虽多,稞石无几。年远日久,佛像难睹,玉容亦败,我寺住持僧心悦,奉谕不忍使无人修理,任其倾圮……筹资修葺金身。”

民国年间,古刹已趋衰败,负债累累。年住持僧佛志在加押抵债的报告中写到:“本寺年进水旱稞余旧硕,除招待来宾及往来挂单僧人外,常有住持、僧人、雇工约30余人,每年约食谷旧硕。又香灯、杂缴、副食费在内约谷6旧硕,又兼近年公款繁重,每年收支不敷,向外挪借,年复一年,遂致负债四万余元之钜,每年应付利谷20硕有余。加之本年正殿坍塌,……因陋就简,略加粉饰……需洋10万余元。又计30年来米津谷16硕。综上数端,以本年应进稞谷全数抵偿外,尚有七月伙食无着,约需洋5万余元。全盘计算共不敷洋约20万元左右,刻已外债日近,内缴空虚,拟在本寺各佃加押抵偿。”终于在年度卖产业得法币.5万元偿还债务。

年后,寺宇废弛,佛像被毁,殿宇被乡民借居,僧众亦还俗务农。遗址今建有农业观光园,已难觅旧迹。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夔州第一古刹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