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集镇上
几乎每个居民都会和他打招呼
集镇上每个居民的年龄、特点
乃至家庭情况他都能说出来
他扎根板桥深山27年
临近退休
他却说自己离不开这份工作
只要需要
他就会一直坚守
刘
诗
元
他叫刘诗元
27年光阴
他所在的恩施市公安局板桥镇派出所
总共换了10任所长
交替了30多位民警
他却始终坚守这里
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刘
27年里
老刘参与查获各类刑事案件余起
惩治违法犯罪嫌疑人余人
调解矛盾纠纷0余起
27年来
老刘多次获得优秀公务员
优秀人民警察、“十大家风楷模”
等荣誉称号
1
做“小事”的老民警
10月23日早上7点,老刘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他会认真地捋捋头发、整装出门。
虽然时间尚早,家离派出所也很近,他却急匆匆赶到所里,收拾桌椅、打扫办公室……老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老刘很谦虚,一直说自己确实没有什么事迹值得宣传,这么多年,他说能够做到的就是按时上班,做点“小事”,27年,只要是上班时间,每天早上,他总是最早赶到所里值班室。
老刘的家就在集镇,家距所里仅仅米,27年间,老刘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
20多年的警营生涯,老刘见证了派出所的发展。
现在,老刘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派出所的样子,“那时的派出所没有现在这么气派,一个两层的小房子,条件很差,如今我们是现代化的派出所了。”
用老刘自己的话说,在派出所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琐碎事、家常事。
老刘说,他没有别的本事,身为板桥人,身为一名人民警察,集镇上的情况他都摸得一清二楚了,凡说出镇上的居民,他都能把对方的年龄、特点乃至家庭情况说得八九不离十。
现在,老刘负责的穿洞村,每个星期他都会按时去走访。
“刘警官,快进屋坐。”走访过程中,村民老阳老远就笑着迎上来给老刘打招呼。
老阳60出头,住在穿洞村线阳组扶贫搬迁居民点,以前经常喝酒后半夜提着斧头骚扰邻居,老刘多次出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现在的老阳已经很少喝酒了,也未骚扰邻居。
“喝酒要控制哈,千万不能过量。”临走老刘还不忘嘱咐老阳几句。
“放心,刘警官,你说了作数。”老阳拍着胸腹笑嘻嘻地说。
老刘所在的板桥镇,位于恩施西北边陲,地处鄂渝两省交界处,东北两面接重庆市奉节县,西接利川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边陲口子镇。
板桥境内平均海拔米,平均气温10摄氏度。辖区平方公里,在这个年均有5个月冰雪覆盖的大山之上常驻人口2万余人。
全镇多数人居住在深山里,过去很多地方不通车,只能靠步行。27年里,老刘跋山涉水跑辖区,挨家挨户访群众,辖区的山山水水、各个角落、每户人家的情况全都“刻”入了他的头脑。
2
群众信任的老民警
山区农村派出所,村民之间扯皮的事情常有发生,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打电话报警,老刘说,这些年他们也习以为常了。
老刘是本地人,熟悉情况,调解的担子大多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年10月,村里有名的犟老头刘三柏(化名)和他刚从城里回来的姐姐刘菊英(化名)闹了起来。前些年刘菊英一家人还在村里过日子,两家人走的很近。后来,刘菊英一家搬到城里去住,姐弟俩渐渐疏远起来。
怕姐姐家里的地没人种,放着成了荒地,刘三柏便同刘菊英商量着让他来打理,这一种就是好多年。直到去年10月,刘菊英回来准备将自己的田租给别人种。在归还田地时,两家人对其余的地都没有争议,就是马路边有五分地让姐弟俩差点大打出手。
“给他种了这么多年一分租金我都没找他要过,现在怎么还就成他的地了。”谈起那五分地,刘菊英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当天值班的吴俊接到报警后便赶往现场对两家人进行劝说,劝了好久两家人总算没有吵了,可是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于是,吴俊便决定分别去和两家人商量,看能否形成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然而,连续三次上门都被拒之门外。最后,吴俊找到了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老刘。
“那本来就是我家的地,她都这么多年没回来了,早就不清楚自己的地界了。”刘三柏还是一口咬定地就是他的。
“咱们现在也不争这个,就说这么多年你给过你姐一分种地的租金吗?就算荒也是荒的她的。”说到这,刘三柏对刘菊英也表现出了感激,姐姐给他种的都是肥田,好几亩地种这么多年,价值早就超过这5分地了。在老刘的劝说下,刘三柏终于答应可以商量着给姐姐分一半,也算还她的人情。
说完老刘又来到刘菊英家做工作。刘菊英认识老刘多年,对老刘十分信任,加上和刘三柏争的也就是一口气,既然刘三柏做出了让步,刘菊英也没多说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刘警官,这么多年大家都相信你,你就是一杆不会变的秤。”刘菊英说。
很快,在老刘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老刘熟悉情况,又是本地人,村民都相信他,很多纠纷别人调解不下来,老刘一到场,准成功。”派出所教导员李家鹏说。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纠纷,在老刘眼里都不算什么,20多年,他已经调解了0多起,老百姓都信得过他。
3
热爱家乡的老民警
老刘是当年乡里第一批高中生,毕业后到乡政府工作,年进入恩施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成为一名公安民警。27年,有多次调换岗位的机会,老刘依然选择坚守基层。
“我是个念家的人,不舍得离开。”老刘的理由很简单。现在,57岁的老刘留守值班的时间多一些,所里来了两位年轻民警,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老刘都很关心他们。
有空的时候,年轻民警总爱听老刘讲讲当年的故事。
这些年,老刘参与抓捕嫌犯上百人,他记忆犹新的还是年抓捕一名盗窃犯。
当时,了解到嫌疑人在家后,当天晚上,老刘和两名同事去嫌疑人家里实施抓捕。两名同事在正门围堵,老刘负责后门。
黑暗中,老刘右手拿着枪,左手拿着手电筒。突然,后门开了。嫌疑人从后门出来,和老刘碰了个正着。眼疾手快的老刘迅速绕到嫌疑人背后,一个抱摔将嫌疑人放倒在地,和随即赶来的同事将其控制。这时,老刘才发现嫌疑人身上有一把短火枪。
“当时确实没有想这么多。”老刘坦言,现在想想那天抓捕的过程,的确有些后怕,但当时脑子里就想着抓人。
当了这么多年警察,不论是破案还调解矛盾纠纷,老刘都有丰富的经验,现在的他,每时每刻都在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民警。
“刘叔教了我很多,他是我们所里的宝。”派出所年轻民警吴俊说。
“老刘就是一个‘活档案’,我们都离不开他,有他在,再棘手的问题都不成问题。”派出所所长刘睿说。
27年,他扎根板桥深山,目睹了10任所长的更迭。如今临近退休,老刘并不服老,他说自己离不开这份工作,只要需要,他就会一直坚守。
来源:警苑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