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政权:为三峡百万移民找到安稳的家园
世纪之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而浩大的移民工程,更是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百万三峡儿女,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国家”,三十年来,从告别家乡、异地搬迁,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织成一曲光荣与梦想的国家颂歌!
有这么一位老人,他的一生都是与山山水水打交道,他的足迹遍布三峡库区。“心清水浊,山矮人高”这副挂在他家中的对联,是三峡库区人民对他的赞誉,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就是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模范共产党员、水利部科技委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科技委顾问、原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总工程师崔政权。他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三峡库区移民工程,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崔大师”,称他是“替三峡库区人找家的人”。
为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找新家
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13座县(市)城、座集镇需要搬迁,移民上百万,这在中外水电史上没有先例,而工程的成败关键又在移民。
年9月,崔政权奉命担任三峡库区迁建选址和地质论证的总负责人。这项工作攸关库区多万移民的福祉和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常常告诫自己:“要为三峡百万移民找到一个安稳的家园,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高度负责,付出的是旁人不知的艰辛。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是国际一流的工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成果也必须是第一流的。”这是崔政权给长江委地质工作人员,也是给自己立下的标杆。地质工作是艰苦的行业,不到地质现场、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很难作出科学的判断。而这里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除了火山活动、冰川和破坏性的地震活动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地质问题,堪称“地质博物馆”。当时,崔政权已经年近花甲,而且身体单薄,可是他每年都要带队巡查库区两三次,无论严冬酷暑,还是暴雨大雪,攀高坡、下沟谷,足迹踏遍了三峡库区的每个角落。
年10月,崔政权带领长江委地质人员用40多天时间,对三峡库区20个县(市)余处可供建城(镇)部位进行了全面考察,跑遍了公里库区淹没线附近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地质调查和助测工作,摸清了移民城镇选址的地质情况。考察结束后,崔政权立即向国务院三建委和国家移民局提交了《关于三峡工程库区涉及移民工程的地质、岩土工程问题的报告》,亲自拟定了《三峡工程库区城镇建设中岩土工程实施要点》,为城镇迁建选址提供了地质依据,有力指导了迁建工作。
年5月崔政权(右3)等地质专家对奉节新县城移民工程进行地质安全检查和评估
在移民镇建设高峰期间,他每年都要花十几天乃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库区移民建设工地进行全面巡查,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他白天奔波在各个工地、拍摄大量的照片,夜晚则对照片逐张编写说明。从年9月到年11月,崔政权完成了三峡库区迁建新址选择和地质论证初勘、详勘报告0余万字,图纸1万余张,在选址上为三峡库区新城建设上避免了20余亿元损失。
崔政权对工作具有超前的意识和长远的眼光。他首次提出在库区设立地质工作站,并配备专职地质人员,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预报和新建城镇运行情况的长期监测工作。年7月至9月,三峡库区共发生崩滑事件起,总体积达到两亿多立方米。都因及时预报,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说,有了地质工作站,我们住得放心、睡得安心、工作时不担心。在奉节只要一提起崔大师,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他们说,崔大师给库区百姓谋福,我们因他而有幸。
与长江安澜库区安稳同呼吸
崔政权性情耿直,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负责。长达11年的巴东黄土坡之争,近20年的奉节新县城选址是是非非争议,崔政权与权威专家“顶牛”,与政府官员“叫板”,硬是把这些县城从原定新址所隐藏的地质灾害环境中解脱出来,为长江安澜和库区安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奉节,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三峡工程迁建的城镇之一。为了奉节的历史和未来,新城的选址遵循“三个不脱离”的原则:不脱离老奉节,不脱离长江,不脱离白帝城。奉节的新址最早选在草塘,崔政权用发展的眼光观察过后,指出这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于以后奉节的发展。年年初,宝塔坪方案出台。经过实地考察,崔政权指出,这一带存在严重的地质隐患,是一个大的“坠覆体”,不适合建设新城。建议对以宝塔坪为县城中心的方案予以调整,并推荐三马山作为新县城中心。后来宝塔坪地面塌陷事实,再次验证了崔政权的判断,宝塔坪在建设多年后被限制开发。
奉节旧城
年,奉节正在三马山加紧建设新县城时,某专家提出三马山新址是建在滑坡体上的论断,使得新县城建设被迫停工。这无异于晴天惊雷。停下来,就意味着国家已经投入的上亿元资金将付之东流;停下来,就意味着三峡工程可能要因为奉节而不能如期蓄水。可是,不停下来,新奉节如果真地建在大的滑坡体上,数万人民的生命岂能儿戏,出了问题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奉节县领导请来了崔政权,请他重新对三马山进行地质勘察,由他来决定这里是不是安全,新城的建设是不是要继续下去。这是何等的信任,又是何等重大的责任!
崔政权顶住巨大压力,通过勘查分析,否定了某专家提出的三马山新址建在滑坡体上的论断,并在报告书上签署了明确意见,确保了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和三峡水库米蓄水如期进行。
新县城建成了,但这种纠结和争议并没有结束。直到年5月,崔政权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专家组历时1个月,走遍奉节几个主要区域,查看一座座主体建筑的地基处理情况,对奉节县城移民迁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并亲自撰写了《奉节县城移民迁建工程安全评估报告》。同年10月,由原国务院三峡办等组成专家组对评估报告进行了审察并召开奉节新县城安全评估专家审查会。至此,崔政权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三峡行,也为近20年的奉节新县城选址争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奉节新貌
目前,三峡库区的移民城镇已全部建成,并经受住了三峡水库米、米、米蓄水的考验,证明了这些城镇选址和建设的成功。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推出长篇报告文学《勘察卫士崔政权》称“他,已与三峡库区融为一体;他,已化为高耸大坝坚实的地基。”
“没有崔大师,就没有奉节的今天,奉节人民都在感激他为我们寻找的新家园。”奉节的百姓这么说。
将生命献给祖国的水利地质事业
年,崔政权出生于吉林省和龙县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年,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年至年,从事长江干支流丹江口、宝珠寺、江口、彭水等十多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
大量的地质勘察工作,使崔政权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他不仅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问题,而且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严谨治学、勤奋敬业,将毕生精力和才智都献给了祖国的水利地质事业,充分体现了一名杰出水利科技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崔政权在库区实地勘察
70年代初,崔政权的论文《岩溶作用动态平衡理论》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成为“国际水文地质学新进展”专辑的特约论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李鄂鼎和总工潘家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崔政权形成并建立了自成系统的岸坡变形、失稳预测理论与方法论,他拟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岸坡变形,失稳监测预报系统”,开创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先河,该思路已引起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和国外地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