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吕蒙的全据长江之策没有可行性的计划只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荨麻疹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背景

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中,孙权审时度势,率横野中郎将吕蒙等将领与刘备合力击退了强大的曹操,并在之后的作战中驱逐了曹操在江陵和荆南的势力。

孙权地处江南,缺少战马。但在江陵作战中,吕蒙在救援在夷陵被江陵守将曹仁围攻的甘宁时,预先设计阻断其退路,迫使曹仁*弃马逃跑,从而一举获得战马三百匹。吕蒙也因功升为偏将*、领寻阳令。

在之后与曹操的战斗中,建安十八年(年),吕蒙击退蕲春典农谢奇,在濡须口御敌时数次为孙权献奇计,赞成孙权建立濡须坞,令曹操觉得无机可乘,知难而退。

建安十九年(年),吕蒙又指出曹操所任的庐江太守朱光屯*皖城大开稻田、招诱鄱阳贼帅,久后必为祸患,应该早日铲除,并且为了把握涨水时节有利水*行*的战机,建议不造器械直接攻城,并推荐甘宁为升城督,最终成功在曹操大将张辽援*到来前破城。孙权论功以吕蒙为第一,拜庐江太守。

建安二十年(年)的逍遥津之战,吕蒙拼死保护孙权。建安二十二年(年)第二次濡须之战,吕蒙又据濡须坞御敌,击破曹操营寨,因功拜左护*、虎威将*。

孙权手下有吕蒙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当然是令身为敌人的曹操头大、身为盟友的刘备欣慰。

但是,短短两年后,这两位对吕蒙的态度,就要彻底地倒过来了。

暗流涌动

故事要从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对荆州的划分说起。

当时,两家在荆州各自的占领区彼此交错。为了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孙权将与曹操接壤且不便管理的江陵及其周边狭长地区转手给刘备以分担压力,刘备让大将关羽守江陵。

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吕蒙曾建议屯兵陆口的鲁肃小心关羽,说: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还为鲁肃献上五条计策。

当然,孙刘各为其主,但哪怕平时打打嘴炮甚至有些小摩擦,只要不翻脸,大家都是抗曹。然而在刘备以江陵为跳板进取西川,跨有荆益的时候,孙权虽然防御战屡屡退敌,却在进取合肥时一直碰钉子,简直碰出了习得性无助。

建安十九年(年),也就是孙权刚夺取皖城的时候,因为荆州各郡归属之争,孙刘之间第一次爆发了*事冲突。孙权派去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主将,正是早就看关羽不顺眼的吕蒙。吕蒙不仅招降了长沙、桂阳二郡,还藏起了孙权要他放弃零陵的信件,扮猪吃虎吓得零陵太守郝普投降。

虽然孙刘为了分别在合肥和汉中对曹作战而最终讲和,重新划界后孙权甚至还把零陵吐了出来,但*事冲突已经发生,火种已经埋下。更让孙权郁闷的是,刘备得到了汉中,而自己得到的只是又一次失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吕蒙提醒孙权,关羽心怀不轨,早晚会从江陵顺江而下,并且对孙权做了一番这样的规划:

令征虏(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孙权问吕蒙,取徐州如何?吕蒙回答:

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于是,吕蒙就麻痹关羽,于建安二十四年(年)趁关羽北伐襄樊,偷袭江陵,再次用扮猪吃虎之策,策反留守公安的士仁和留守江陵的麋芳,在虞翻提醒下挫败江陵城中不愿合作的伏兵,抚慰关羽*的家属,为正*法垂泪斩杀同乡,封闭府库。

关羽因为失去后方,被迫撤*,可能因为对这位曾经的队友心存幻想,还派使者去交涉,吕蒙正好通过这些使者告诉关羽的*队他们的家属都平安,于是关羽因*队失去战心最终败亡。

孙权拜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既有兵马导从,又有前后鼓吹,时人以为荣。史学家韦昭为了给孙权歌功颂德,写了一首鼓吹《关背德》,大赞孙权英明、任用吕蒙,一举夺取荆州消灭关羽、蛮族来朝的盛景:

关背德,作鸱张。割我邑城,图不祥。北伐,围樊、襄阳。嗟臂大於股,将受其殃。巍巍夫圣主,睿德与玄通。与玄通,亲任吕蒙。泛舟洪泛池,溯涉长江。神武一何桓桓,声烈正与风翔。历抚江安城,大据郢邦。虏羽授首,百蛮咸来同,盛哉无比隆。

从孙权的角度,吕蒙当然是大功臣,从作战过程的角度,吕蒙的操作堪称完美,以后用兵者经常以吕蒙的攻心之策为榜样,如后来曹魏权臣司马师讨伐在淮南起兵的丘俭时,就采用王肃的建议,抚慰淮南*的家属以瓦解对方*心。唐朝、北宋设立武庙,也都以吕蒙配享。

吕蒙以低微出身终成大将功业,文能留下勤奋读书的典故,武能打败威震华夏的关羽,也成为众多后来人的歌颂对象和学习榜样。

但是对吕蒙来说,夺取江陵只是其“全据长江”的一部分,说好的白帝城和襄阳呢?

他没时间了,还未正式封侯就病了,不久去世了。《三国演义》还将吕蒙之死戏剧化,说吕蒙在庆功宴上被关羽**附体,突然对孙权发难,自称关羽,然后七窍流血而死。

吕蒙享年才四十三岁,正值壮年,孙权十分叹息。为了在生前抓住关羽出征在外、守城主将被策反这样千载难逢的战机,吕蒙竟然燃尽了自己最后的生命。

然而,如果能多活几年,对吕蒙来说却未必是幸运,而可能是尴尬,因为一旦如此,他将亲眼见证乃至被迫承认,他设计的所谓将江陵、白帝城、襄阳这些要塞全盘纳入孙家版图、让孙家从此做大做强不必再依赖曹刘任何一方的规划,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完全执行不下去。

蓝图破产

首先是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城。

孙权夺取荆州后,的确“欲进图蜀”,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任周泰为汉中太守,想继续和刘备唠嗑的用心昭然若揭。加上荆州之失、关羽之仇,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其实是势在必行的,虽然遭遇了大将张飞遇刺的重大意外,但还是一路把孙权的*队从巫县一路推到了夷陵,孙权的将领自己都说和刘备交战是“空杀兵耳”。

后来,陆逊以一场火攻扭转了局势,甚至有记载说杀了刘备*八万人,可孙权*在追杀刘备残*直到白帝城以后,却无法取得进一步战果,甚至“闻先主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

多年以后,蜀汉灭亡,白帝城只有蜀汉旧将罗宪的两千守*,然而与吕蒙同列于武庙的将二代、陆逊之子陆抗带着三万多*队在魏*到来前围着白帝城打了半年,愣是没能打下来!

所以孙权当初进取蜀地,消灭刘备,和曹家提前上演南北朝的信心是谁给的?

然后是水陆要冲襄阳。

《读史方舆纪要》如是说:

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夺取襄阳比夺取白帝城容易得多,因为曹操当初为了拉拢孙权,甚至已经“许割江南以封权”,也就是不仅承认孙权统治江南的合法性,还答应把同样位于长江以南的襄阳也送给孙权了,因为这座在关羽围攻下岌岌可危、早晚要丢的城池,对曹操来说已经失去了吝惜的意义。

于是孙刘交战,而最大的赢家则无疑是曹操。为了让孙刘互斗,曹操先是故意阳奉阴违将孙权请求保密的偷袭荆州的动向泄露给关羽,再是放弃追杀关羽,断绝孙权反过来与曹*冲突的可能性。

曹操去世后,继位的曹丕根本没有保住襄樊的信心,孙权的*队路过襄樊,他以为孙权是来抢夺城池的,就下令烧城而去。

然而,孙权没有夺取襄樊,他的*队竟然就这么过去了。当时的丞相长史司马懿一语料中:

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

这时候孙权倒是很清楚,虽然这是两座曹操答应割让、曹丕也已经用行动表示放弃了的要冲,但一旦真的占领,曹丕就会不乐意,就不利于曹孙外交。

然而,当初吕蒙为他规划夺取襄阳的时候,吕蒙想到这一层了吗?作为领导的孙权想到了吗?

按吕蒙的计划,襄阳应该由吕蒙亲自据守,当然,由于吕蒙、蒋钦、孙皎先后去世,计划被打乱了。但吕蒙说一旦夺取徐州曹操会来争夺的时候,难道没想过襄阳也是一样的吗?以吕蒙的预期,他和蒋钦、孙皎应该活多久?死后怎么办?

曹操固然答应了割地,但局势变了以后,曹家缓过来了,谁来保证曹丕不反悔?事实也的确如此,孙权虽然最后还是占领了襄阳,不过是夺取一座空城,毫无值得着墨的吹点,守城的将领更是无名之辈陈邵,很快就被后悔弃城的曹丕找了个“未得报许,擅取襄阳”的借口,派曹仁、徐晃了回去。

所以南宋陈亮说“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

然而,如果运气不够好,哪怕连“保据一方”都是奢侈的。那两座要塞不是打不下,就是守不住,无法实现长期占领,“全据长江”沦为空谈其实都还在其次,因为在其袭江陵、杀关羽之后,要找孙权算账的已经不止曹家一家了。虽然我们知道孙权先后打退了刘备和曹丕的进攻,但说孙权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差点保不住了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甚至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

亡国之虞

如果关羽一直在,曹家疲于应付,连孙权的噩梦张辽都舍得从曹孙交战的前线调走,哪有功夫找孙权唠嗑?然而,孙权在亲自出手帮曹家解决了大麻烦,让曹家度过危机还当上了皇帝后,不仅和刘备结下死仇大战一场,还丢了曹家说好白送的襄阳,没多久,还没从孙刘夷陵大战中缓过来,就在自己主场又迎来了曹丕本尊和张郃、曹仁、曹休、曹真、张辽、徐晃、夏侯尚、臧霸、文聘等*方大佬的亲自登门致谢。

最初的孙权没有守住江陵的把握所以把江陵交给刘备,而后来的孙权却敢于袭取江陵了,显然是自认为*力已经发展到足以维持江陵防线了。如果关羽还在,就算曹家仍然度过危机了有力气南下了,怎么守江陵根本不需要孙权操心更不用孙权出人出力,关羽也绝对没有和曹家合作放曹*进来的可能,孙权还不用付关羽工钱。但孙权不这么想,为了吕蒙那句“何赖于羽”,一定要拍飞关羽,拍飞还不行,得拍死,然后自己出钱出力来守。

结果在洞口、濡须也爆发战斗的情况下,守卫江陵的只有朱然的五千人,还是在朱然名将之风的超发挥和关羽的遗产江陵城防的加持下才度过危机。

这个锅倒不应该吕蒙一个人背,因为当初陆逊、全琮等人也同样把江陵的关羽当做了比中原之主曹操更大的威胁。

也亏得蜀汉后来的决策人是诸葛亮,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力排众议,拒绝趁火打劫:

汉晋春秋曰: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亮曰:权有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之援也。今若加显绝,我必深,便当移兵东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

甚至连东吴还没消化、正在叛乱的交州地区也没趁机染指。而反过来,当初蜀汉的雍闿等叛将是和孙权有来往的。

如果蜀汉换了别人主*,不用权宜之计,一定要好好和孙权算荆州、夷陵、僭号这些总账,孙权的下场会如何呢?

连孙权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将面临亡国之祸:

(邓)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於蜀。

到时候孙权都没立场谴责蜀汉为了开疆拓土壮大自身出一口胸中恶气而把唇亡齿寒的道理丢在一边,因为首先这么做的正是他自己。

而这一切,都是托吕蒙放卫星的福。没有执行力的方案还不如没有,一旦执行了还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吕蒙活着看到这一切,他将作何感想?那时候,孙权又该如何看待这位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爱将?后世又会对这对君臣作何评价?

当然孙权的吴国最终活了下来,甚至比魏蜀都要持久,但豪*发了大财也只是运气好,并不代表豪*本身多值得提倡和仿效。

对吕蒙来说讽刺的事还不止于此:他死后多年,连他曾经为了抗曹所做的准备都在曹魏的打击下化为乌有,而且这一切还都是主公孙权目睹下发生的。

首先是他亲自攻下的皖城。

当初建议曹操拉拢孙权的是司马懿,料定孙权不敢抢占襄樊的是司马懿,后来从东吴手里拿下皖城的还是司马懿。

《晋书·宣帝纪》:先是,吴遣将诸葛恪屯皖,边鄙苦之,……(正始)四年(年)秋九月,帝(司马懿)督诸*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次于,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帝以灭贼之耍,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三国志·孙权传》:(赤乌六年,年)是岁,司马宣王率*入舒,诸葛恪自皖迁于柴桑。

皖城的失守,也意味着吕蒙曾亲自成就和战斗过的濡须坞不再成为北*必须突破的要塞,在后来的晋灭吴一战中形同虚设。

守江必守淮是永恒的道理,然而是谁让东吴放过了突破合肥要塞的最佳良机,失去了守淮的主动权?

至于吕蒙心心念念一定要由东吴抢下来自己守的江陵,虽然后来东吴的江陵守*也在对抗曹魏的时候发挥了一定作用如石亭之战,且在朱然带领下也参与了北伐中原,却成果有限,其中一次,朱然像关羽当初一样围攻樊城,却被打败,这次立功的,还是司马懿。

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资而还。

至于朱然死后:

诸葛诞反,(王)昶据夹石以逼江陵,持施绩、全熙使不得东。

只要魏将王昶在夹石蹲着,江陵守将施绩(朱然的儿子)、全熙就不能顺江救援在淮南起兵的盟友诸葛诞。

就像一开始规划的那样,东吴夺取江陵只是为了防御。论对荆州地域的掌控程度和时间长度,东吴都远胜关羽,却没有一次能像关羽那样打出威震华夏的战绩。而刘备*权夺取益州后,以益州为基础打出的战绩远比原主人刘璋出色。

最后,东吴亡国时的形势比后来没有江陵的南朝陈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晋将杜预竟然只用一个月就拿下了江陵。

而且从地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就算当初关羽有顺江而下消灭孙权的意思,也必须通过武昌这一关,如果关羽攻打武昌,就不成其为突袭了,孙权就有时间组织防御了。

所以孙权君臣一开始对关羽的顾虑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呢?

后记

朝鲜文学家金春泽在《北轩集》卷8史论·孙权三臣之论中说,孙权应该帮助刘备中兴汉室,自己作为功臣之首世袭江东。然而他一方面没有图天下之意,一方面却又以汉光武帝自居(如称鲁肃为自己的邓禹),所以不愿为刘备打工,在曹刘之间反复不定。

孙权当然没有为刘备打工的义务,但雪中送炭拯救曹家及受封为大魏吴王却坐实了为曹家打工,既然不以受曹家封王为耻,受刘备之封做大汉吴王难道不好吗?后来蜀吴约定中分天下的时候,约定归东吴的那几个州,对东吴来说,不正是在关羽威震中原的时候最有机会夺取的吗?

没有孙权的批准,吕蒙的计划也实施不了,所以这个领导责任必须由孙权来背。

所以南宋萧常说:

其后关羽围襄阳,降于禁,威振北方,操大惧,欲徙都以避之。权于是时,诚能与羽协力、东西并举,则操可图而汉室可兴。今乃不然,反袭杀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于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贼,昭烈之不能混一区夏,由此故也。他日虽有犄角之功,亦无及矣。吁,惜哉!

明朝孙承恩批评孙权“倍义负汉,屈身事曹。传世四君,霸图亦消”;李贽干脆怒斥:

吕蒙、陆逊妖魔耳!纵然奸计得行,亦一时胜负,何足夸哉?汝不见蒙与逊与当年草木同朽腐矣!

蔡东藩《后汉演义》:“关公之败,失之过刚,吕蒙虽胜,不能无罪;亲汉贼而仇汉裔,蒙亦何心?此后人之所以深嫉吕,而不能忘怀于鲁子敬也。”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干脆说诸葛瑾劝说刘备搁置私仇、转头伐魏的书信被记录在《三国志》里简直是浪费笔墨:

以为刘后以庸蜀为关河,荆楚为维翰,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孙权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翦宗子勤王之师,行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於兹而止。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瑾以大义责备,答之何患无辞;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载之於篇,实为辞章之费。

而清朝人王懋竑的话,则是对吕蒙对孙权贡献的最好诠释:

有所爱重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基业,窥中原者,亦以此。

他能够立足江东是因为你有国士之风,你鞍前马后地为他效劳,可他最终不能做大,也还是因为你啊。

开疆就是赢?古往今来,不自量力、不问敌友地一味追求开疆导致的悲剧还少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