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淋墙头与月照壁黄宾虹绘画变 [复制链接]

1#
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_zx/wxgw8kp/

青城山风景优美,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她那曲径通幽的山林,她那沧桑蜿蜒的古道;她那含苞欲放的山花,她那空山争鸣的百鸟;她那叮叮咚咚的山泉,她那神秘莫测岩穴;还有那精彩纷呈的楹联,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吸引了多少丹青墨客为之挥毫泼墨。

那是年的一个春天,有一位年过七旬,精神矍铄的老人,身背画夹,走进了青城山。他登上曲曲弯弯的石阶,走过引胜亭,过凝翠桥,看掷笔槽,穿天狮洞,上九道拐,到了上青宫。一阵清风吹过,潇潇春雨不期而来:眼前的山景一片雾气濛濛,绿色苍茫。青城山宛若翻滚着绿色浪花的海洋。那多情的雨,律动着山之歌,山之意。满耳呢喃着青城山雨中的问候。

黄宾虹画像

此时的宾虹老人不顾浑身已湿透,索性坐在雨中,细细观赏山色变幻。眼前的山绵延绵恒,险峻挺拔,眼前的树新奇秀丽,郁郁葱葱。有如万人敬仰的圣贤,不动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又见乱云飞渡,奇峰遮天,清泉潺潺,怪石卧波。宾虹老人完全沉浸在山石之美中,由此大悟。

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一副,青城山空灵缥缈的烟雨,峻峭险劲的山岩化为他笔中的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啊!宾虹老人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传说中“雨淋墙头”的墨法,他找到了。他欣然提笔,纵横逶迤氤氲,画面中有的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的地方偶然留出空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形成了屋漏痕,新作《青城坐雨图》一气呵成。宾虹老人停笔,退后再看,啊!这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积染,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骤起,雨意磅礴,变幻无穷。积墨、泼墨、清墨、泼水,无所不用其极。

回沪途中,宾虹老人辗转来到了奉节,这里的瞿塘峡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传说。

《青城坐雨图》黄宾虹

白帝城巍然屹立在长江之滨,但见大江滚滚东去,两岸青山巍巍。宾虹老人沿着山坡栈道,一路向上,瞿塘峡尽收眼底:路无阙处、重岩叠嶂、猿猴轻嘀,隐天避月。瞿塘峡口上,两面悬崖,就像两扇巨大的门,挡住了长江的去路,而长江在这里骤然收窄,使这里的江水异常湍急。杜甫称此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指的就是瞿塘峡的夔门。

《万松烟霭图》黄宾虹

瞿塘峡的月夜,苍茫而神秘,宾虹老人喜欢独赏夜色中的瞿塘,月光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举头清空,步移月移。他惊奇地发现江岸峰峦轮廓与天际交界处因为光影关系的变动不居,天光与景物在虚实明灭间微妙无穷。于是他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第二天,宾虹老人打开速写稿,欣喜若狂:“这是月照璧!这就是月照璧啊!虚中实,实中虚,妙极了!”。

至此,宾虹老人的雨山、夜山成为其最擅长、最常用的绘画主题。新的变法中他的作品浑厚华滋,善以积墨、泼墨、硬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层层积墨,气势磅礴,雄劲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逐渐形成,也使中国画的山水表现上升到一种全新的绘画意境。

江行图黄宾虹

黄宾虹(年-年),现代杰出国画大师。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6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画风与丰富多变的笔墨,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