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绿色成就诗与远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全媒体记者杨亚玲通讯员龙燊杨玉涛

金秋十月,驾车从州城向恩施市板桥镇行驶,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翠绿。随着海拔的逐步抬升,温度计的水银线也慢慢下沉。扑面的凉风中,夹杂着花草香、瓜果香。

近年来,板桥镇充分利用鄂渝“口子镇”区位优势,大力创建“恩施天然氧吧”,着力打造“恩施康养森林小镇”,全力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再到保护开发旅游资源,有序将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让“美丽颜值”提升为“丰厚价值”,用绿色农业、绿色环境、绿色旅游成就诗与远方。

金灿灿的水稻、黄亮亮的玉米、绿油油的蔬菜、红艳艳的辣椒……丰收的喜悦写在板桥镇农民的脸上,也治愈着前来康养的城市人。

位于板桥镇穿洞村的白菜基地里,锦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军忙着组织农户收白菜。

“受市场影响,今年蔬菜价格不是很好,但销量还可以。蔬菜既供给当地市场主体,也销往重庆、湖南等地,菜农不担心亏本。”在钟军的带领下,板桥镇及重庆市奉节县的部分菜农每亩蔬菜增收余元。

今年,是钟军从事蔬菜种植的第十六个年头。从最初的10来亩到现在的余亩,从最初的普通蔬菜到如今的绿色食品及尝试种植有机蔬菜,从最初“单打独斗”到带动余户菜农增收,钟军的发展折射出板桥镇绿色农业的发展壮大。

板桥镇地处恩施市西北部,与重庆市奉节县相邻,平均海拔多米。近年来,板桥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其中绿色防控面积2.5万亩),年产值达1.2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其中绿色防控面积1.8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畜牧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年均存栏、出栏超过2万头,产值达1.5亿元;所产板党、牛膝、云木香等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绿色农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也让前来康养的游客吃得更健康。

产业稳步发展也让名誉纷至沓来:鹿院坪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大山顶村获评“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恩施州硒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时代种植家庭农场、恩施市郭园外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年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

板桥镇新田村夫子园农庄人气爆棚。停车场上,停满了来自渝、鄂、皖、湘等地的车辆;游乐园里,操着各种口音的孩子们在游玩嬉戏;占地28亩的农业科普园里种满了玉米、茄子、辣椒等蔬菜,所有蔬菜施农家肥,产品供庄园餐厅使用和游客体验采摘;占地40余亩的山洞酒窖里,酒香氤氲。整个庄园是一个集吃、住、玩和康养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从4月底至10月底,60间民宿基本没有空房,最忙的时候甚至连我们自住的房间都腾出来给了游客居住。”老板李家银略显疲惫的脸上满是笑容。

同样成为网红打卡地的,还有拥有全球最长斜行电梯的中国传统古村落鹿院坪,入选央视“网红打卡”重点推荐地之一的露营胜地抛耳山,海拔米、冬可围炉赏雪、夏可纳凉避暑的大山顶田园综合体……不久的将来,还有恩施人自己的滑雪场——大山顶滑雪场。

今年来,为持续做好旅游服务,为游客带去更好的游览体验,板桥镇党委、政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强化景区安全检查、对星级农家乐进行复审等系列行动,为辖区内景区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绿色旅游”。

截至8月底,板桥镇实现“避暑经济”直接收入万元,同比增长99%。

金桂飘香,板桥镇步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开车徜徉于国道,阳光撒下来,宽阔的水泥路面上,树影斑驳。

车行至鹿院坪景区,乘坐斜行电梯下行,再步行10余分钟就到了朱家大院民宿区。大院干净整洁,清幽静谧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木墙黛瓦,院中一盆盆花草尽情舒展,成片的葡萄藤爬满院墙。墙上,贴满了各地“驴友”俱乐部的队旗。

这里,是恩施、重庆等地徒步爱好者的“常驻地”。

“住在我们这里,既可以沉浸式欣赏鹿院坪的风景,又可以在周围的山水间徒步。每年春秋季,来我们这里吃饭、住宿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从无人问津的山窝窝到人满为患的“打卡点”,朱家大院负责人朱尚云和其他村民一样,共享“旅游热”的红利。

有朋自远方来,如何让他们住得舒心?板桥镇“落子”环境整治。

近年来,板桥镇围绕乡村振兴,将美丽庭院创建提升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改善庭院环境、丰富庭院内涵。

同时,大力整治集镇环境,推进板桥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将整个集镇以及周边区域都纳入污水管网建设范围内,实现了“一管清水绕人家”。对集镇“蓝屋顶”进行整治,在恩施市率先实现集镇和恩川线堤场段“红蓝屋顶”清零。

此外,板桥镇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14件环保问题进行了“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对废弃非煤矿山裸露地块进行覆绿工作,覆绿6处共计1万平方米。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开展护河、护林等行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在美丽庭院共建共享中更有获得感、参与感和满足感,真正把村庄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与远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