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1、滑坡概况
年5月31日,三峡库区奉节县鹤峰乡三坪村一组曾家棚发生滑坡险情,6月2日凌晨,即发生大规模滑动,由于应急预警及时,无人员伤亡。
2、滑坡地理位置
滑坡地处长江一级支流大溪河北岸,地理坐标:东经°3341~°3411";北纬30°5647”~30°5700”。曾家棚滑坡位于大溪河左岸,下距河口约11km。滑坡全貌如图1所示。
3、滑坡规模及地貌特征
滑坡为发育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砂、泥岩、泥灰岩地层中的土质滑坡。滑体主要为崩坡积、残坡积、碎块石土;滑带为岩土界面,滑床为粉砂岩、泥灰岩。主滑方向°,后缘高程m,剖面呈折线型,上部较陡,坡度20°,中部m高程附近为滑坡平台,地形平坦开阔,坡度3~4°,前缘近河段变陡,坡度25。右侧以冲沟为界,沟内基岩出露,左侧以突出的弧形山脊为界,后缘以斜坡陡缓交接处为界,前缘直抵河床,淹没于水下(调查时水位m),蓄水前河床高程m,未见基岩出露,滑坡相对高差m。滑坡平面上呈簸箕形,纵长m,宽m,面积约28.5万m2。
纵剖面呈上薄下厚的“刀”型,平均厚度30m,总体积约万m3。调查时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的诱发因素为降雨和三峡水库蓄水。最危险的地段为高程~m的斜坡段。滑坡主要威胁坡体上8户20人生命财产安全,其次﹐一旦发生整体滑动,对航道及过往船只、码头设施造成威胁。
4、滑坡地质环境
滑坡地处川鄂褶皱碳酸盐、碎屑岩低山区,大溪河自前缘由南西向北东流经本区,蓄水后水面高程在m至m波动,水面宽m至m。河谷形态为低山中宽谷,断面呈不对称“V”字形,左岸为中陡坡﹐平均坡度25~40°,右岸坡度稍缓,平均坡度20~30°。滑坡所在的左岸斜坡坡顶高程约m,前缘直抵河床,高程m,相对高差约m,原始坡面形态呈折线形,平均坡度25°左右。
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具有连续集中的特点,夏季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mm,年降雨量极大值为.2mm(年)﹐极小值为.6mm(年)。雨季一般在5~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的76%﹐最大日降雨量为.6mm(年7月8日),最大时降雨量为82mm(年5月29日)。
区域构造上位于巫山向斜南东翼近核部,岩层产状中上部~z10~20°、斜坡下部滑坡区~°z18~22°,斜坡坡向南东,岸坡属逆向坡,区内地层及岩性、分布范围。
受构造影响,岩体主要发育三组节理裂隙:①走向10~30°,近直立,宽张、平直延伸长1~5m,每米2到5条;②走向~°,近直立,微张至闭合、较平直,延伸长0.5~1m,每米1到2条,局部密集发育达到每米10条;③走向40~60o,倾向SE或NW﹐宽张、较平直,延伸长大于1m,每米1到3条。
5、滑坡结构特征
滑体上部为崩坡积黄褐色–紫红色碎块石土,结构稍密–密实,土石比2∶8~4∶6,碎块石成份主要为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大小一般3~15cm,大的50cm左右,呈次棱角–棱角状,强风化;下部为残坡积黄褐色粘性土夹碎块石,土石比8∶2~7∶3,碎块石直径一般3~15cm,成分为泥灰岩,少量钙质泥岩,结构密实。钻孔揭露滑体厚度10~39m,平均厚度30m。
滑带为碎石角砾土,棕褐、棕红色,硬塑状,角砾直径0.5~3cm,表面磨光,次圆–次棱角状,成分杂,有石英砂岩、泥岩、泥灰岩,强风化。砾石表面可见擦痕,粘土具揉皱现象,局部存在次级滑带。滑带在滑体底部与滑床界面之间连续分布,厚度0.2~1.0m,平均厚度0.5m;滑床上部为粉砂岩,中下部为泥灰岩,浅层强风化,厚度一般3~10m,岩体破碎,向下以中等风化为主,岩体较完整。
6、变形破坏特征
前期变形特征:该滑坡为一古滑坡,年10月调查时,滑坡处于缓慢蠕滑阶段。变形区域主要分布在
/p>
(1)高程~m之间,主要变形特征为近后缘的拉张裂缝和房屋开裂垮塌,多处地表土体塌陷,造成2户居民房屋损坏。比较典型的变形特征有:高程m左右的公路内侧发育两条张裂缝,走向°、延伸长30m,外侧下错1.6m,附近公路见轻微变形、居民房屋开裂;高程m处房屋地坪发育两处塌陷,直径2~3m,深1~2m,圆形。
(2)小型崩塌、滑坡:曾家棚滑坡及周边发育数处小规模灾害,如右侧冲沟东侧发育一处崩塌,高30m、宽40m;前缘河床发育小型滑坡,高20m、宽10m,蓄水之前变形,蓄水后未见明显变化。另外公路一带因开挖存在不同程度滑移变形等。受上述滑坡变形影响,地方政府已对受威胁严重的居民开展了搬迁避让,并安排了专人进行群测群防。
复活破坏特征:年5月28日15时至29日13时累计22小时,奉节县降雨达到85.5mm,次日(5月30日)滑坡前部发生塌岸变形,至31日凌晨随着前部变形范围不断向上发展,滑坡中部高程m附近出现拉张裂缝(承袭年裂缝位置)﹐
滑坡处于加速变形阶段;6月1日9时,滑坡中部平台(高程~m)向坡下滑动,后部出现地面下沉,沉降量0.5~1m,进入临滑阶段;6月2日凌晨,滑坡中部水平位移达30m,后部斜坡土体受牵引或失去支撑向坡下滑动凹,平均滑移速度0.63mh。至6月8日,滑坡整体滑移30m左右,后缘形成高25m左右的滑壁陡坎,其下形成洼地。滑动区纵长m,横宽m至m(如图2、3)
7、滑坡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
曾家棚滑坡是大溪河流域的一处大型古滑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侵蚀和暴雨等五个方面34
/p>
1)上硬下软的岩性结构:滑坡区地层岩性中上部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中厚–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泥页岩、煤层,岩体以硬岩夹软岩为主,地表常形成陡坎、危岩,易崩塌;下部出露三叠系中统巴东组薄–中厚层粉砂质泥岩、钙质页岩、泥灰岩,岩性软弱,地表多分布残坡积松软碎石土,易滑坡。该类斜坡结构在支流新民河及干流两岸广泛分布,尤以下游最为典型,该岩性组合不利于岸坡的稳定。
(2构造破碎的岩体:构造上地处向斜南东翼近核部,整体呈上部产状平缓、下部产状稍陡的逆向斜坡。受构造影响,岩体主要发育NNE、NW、NE三组节理裂隙,其中NNENE两组宽张、延伸长、且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不利于斜坡稳定性。
(3)上陡下缓的勺状地形地貌:因岩性及构造作用﹐斜坡地貌上常形成上部陡坡陡崖、下部缓坡的凹形勺状地形,陡坡陡崖形成的危岩崩塌,为坡下松散堆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缓坡侧为其堆积提供了空间例,使斜坡地表松散堆积愈来愈厚,压致下伏风化岩体产生弯曲变形,形成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变形弯曲松弛带﹐并最终形成软弱面(带),孕育滑坡产生囫。
(4河流的侵蚀:第四纪以来,大溪河谷持续下切和侧蚀,谷坡加高变陡,使库岸坡脚变陡,前缘临空,上部岩体失去足够的支撑,导致剪断破坏;特别是当软弱夹层(或潜在滑面)因冲刷在坡脚暴露后,易于发生滑坡。
(5暴雨诱因:降雨饱和岩土体,增大松散堆积物容重;软弱面(带)饱水、力学强度大幅降低;降雨入渗补给,使地下水位急骤抬高和流动,产生巨大的动、静水压力和扬压力;冲沟壁和坡面被冲刷,破坏坡体完整性,甚至破坏保持平衡的关键部位;大范围的暴雨使河溪水位猛涨﹐雨后水位暴跌,对岸坡造成附加动力(冲刷坡脚造成坍塌,降低抗滑阻力;水位暴跌增大动水压力)。
滑坡区年降雨量丰沛、暴(久)雨期集中、雨量大,具有降雨型滑坡多发的气候条件。如年了月26日至29日,川东特大暴雨,奉节县降雨达~mm,相当于年平均降雨量的23,最大日降雨量达mm,最大时降雨量58.8mm,属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诱发了云阳鸡扒子滑坡﹑牛角洞滑坡和草堂河干沟子泥石流等。
8、成因机制分析
通过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曾家棚滑坡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p>
(1)斜坡形成阶段(图A):大溪河由南西向北东流经该区,河谷不断深切,岸坡逐渐演化形成了上骋下缓的谷坡。
(2崩塌孕育阶段(图B):长江持续下切﹐上部硬岩陡坡、陡崖﹐在重力、构造、风化、卸荷等作用﹐岩体破碎﹐不断发生崩塌,陡崖逐步后退;下部软岩缓坡岩体风化、溶蚀、剥蚀强烈,地表形成残坡积和崩坡积复合松散堆积体。
(3崩塌—滑坡形成阶段(图C):曾家棚坡顶危岩体不断崩塌,陡崖不断后退,崩塌体向坡下不断堆积加载,加上下伏基岩持续风化、溶蚀﹐使松散堆积体愈来愈厚,强风化基岩弯曲变形,力学强度大大降低,形成软弱带﹐调查时滑坡左侧高程m附近残留河流堆积卵石表明大溪河在下切至m时以堆积为主,该段时间斜坡以接受堆积为主。
(4滑坡滑动阶段(图D):斜坡松散堆积体达到一定规模,土岩接触带(软弱带)形成隔水带﹐地表水下渗至该带后沿其向坡下径流,润滑该带﹐强度降低,堆积体产生蠕滑变形。河床持续下切至高程m左右,揭露该接触带后,前缘临空,斜坡变形加剧﹐并最终在暴雨作用下发生整体滑动,堵塞河道,形成如今高程m滑坡平台。
(5古滑坡复活阶段(图E):河流受滑坡影响,河床向南东偏移﹐并持续下切至m左右,三峡水库蓄水至m时,高程~m发育拉张裂缝﹑平台上居民房屋出现变形、高程m居民发生地面塌陷,滑坡进入复活阶段。年6月﹐三峡水库退水至m过程中﹐奉节遭遇暴雨(22个小时累计降雨85.5mm),受二者共同影响,古滑坡复活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