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对杜甫的滔滔敬仰踏足奉节的。但我的缅怀并没有具体的方向。因此,我下意识地想登临高一点的地方,俯瞰唐大历二年子美先生的忧伤,乃至他贫困潦倒时的倔强。
那么,三峡之巅是一定得去的。
我其实很讨厌爬山。作为大概都住在山上的重庆人,爬坡上坎的日常早已消磨尽我对山地景观的兴趣。
我不会为风光翻山越岭,但我心甘情愿为那位贪杯却停饮的诗人奋勇登高。
十元
跨过梅溪河大桥,我们的车很快便进入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范围,夔门就悬在路旁。
仓促地拍张十元人民币的实景照,继续朝前闯。
经过十店九闭门的白帝镇后,便进入了山区,汽车一直在盘山公路上绕。大概半小时后,来到了三峡之巅景区的游客中心。
奉节的所有A级景区在7月20号之前,对坐高铁抵达奉节的游客实行门票全免,只收景区内交通费的政策。
联票
顺利兑换好门票,走进景区大门,换乘景区观光电瓶车,大概坐了20分钟,便上到了山顶的夔鼓广场。
三峡之巅的旅行由这里开始。
山顶广场
云层变幻,如天空的铺盖,总被太阳不断地踢开。于是,炽烈的阳光时不时洒下来,又急急忙忙地收敛。
在这里,重庆夏天的炎热便如同卡顿的磁带,无法流畅地播放。难得的凉快仿佛没拧紧的水龙头,一点一滴地影响人的判断。
群山
先不急着游山,来到广场一侧的长廊下,打量“一览众山小”的奇观。浑黄的长江在群山中蜿蜒,白云飘在青山上面,这锦绣河山,如此豁达又壮观!
阴云又掩上头顶,凉风夹着野花芬芳轻抚人面。正适合山巅行走,替杜工部老先生看今非昔比的惊鸿人间!
夔乐桥
先渡夔乐桥,吊桥两侧的缆绳上挂满金属质地的变形“夔”字,随着行人走过,桥梁微颤,那些金属字便发出轻柔悦耳的乐音。像宫装女子庄重的吟唱。
尽管我找不到这声乐的规则,但很享受它带来的此起彼伏的动听。
仔细聆听,高低之音中缺了F和B,是典型的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组合发音。有些雅乐的意思了。
沿着游览栈道再前进数十步,迎面走到了一个小广场。
乐正后夔
入口处立着架朱红色的仿古牌坊,其上镌刻着“乐正后夔”四个篆文。耳边飘荡着浑厚恢宏的大韶之音。
我倒是知道后夔,其为舜之乐官,因创造了吹、打、弹、唱四乐之音而深受舜帝器重,是华夏音乐的鼻祖。
《尚书》中有后夔的记载,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后夔被后世尊为夔神,他的姓名中的“夔”字就是奉节旧称夔州的由来。
广场上有尊白石雕塑的后夔石像。可惜,因为天气原因,现场的雅乐歌舞表演我们无缘得见。
小径通幽
辞别后夔,穿过夔字门,我们沿着山脊小径一路前行。
沿途树木皆不高大,但星点小花杂于灌木丛中,偶有竹木小屋闲置路旁。
一切都显得自然随性,令人忘忧。
如果视线稍微延伸一些,则远山逶迤,天地辽阔,甚觉赏心悦目。
小路尽头是个观景台,孤零零立于悬崖之上。
观景台
站在上头,一股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而看江山如画,忍不住又看自己在岁月中的踉跄行走,由不得人不感叹白云苍狗。
叹息未落,黄豆大的雨点披头盖脑地落下来,人们皆转到观景台下,拥挤着躲藏这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
如歌风光
便在这“狼狈”中,有人不惧风雨,站在下一层的玻璃观景台上眺望远方。
我也被那如歌风光吸引,不顾恐高症的阻挡,站在透明的平台上,与这青山激情拥抱…
很幸运,我登上了奉节三峡之巅,欣赏到雅乐与白云齐飞,长江共长天同舞的绝伦风景!
我好像理解了诗人的淡泊与崇高。也知道了他们的烦恼,其实从不是生活上的“潦倒”,而是这壮美世界对他们一腔热血的无情拒绝…
但我钦佩他们!即便他们已经看清了事物残忍的真相,却依然热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