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你上好一堂课精彩导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1.html

你好,我是杨文,欢迎来到好师多磨。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系列课主题是:

让你的课堂“嗨”起来,教你如何上好一堂课。

大家都知道,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是事业心、责仼心、师德水平的真实反映,更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该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

可是大多数年轻老师感到很困惑的是:为什么我认真备课了,课堂上也很卖力了,却没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记得我初登上讲台的几年,也和你们一样困惑,有时甚至认为:没有上好课是因为学生笨,反应慢,于是埋怨自己倒霉,运气不好,遇到的差生太多了。可以说,我们老师最难过的、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学生神情木然、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课堂“嗨”起来的原因。

“嗨”的意思是什么?我用英语翻译成三个含有英语字母H的版本:

1)High“高”,汉语“嗨”的译音;

2)Happy“高兴,愉悦”的意思;

3)Highlight“最精彩的部分”,“亮点”。

让课堂“嗨”起来好处有三个,我用汉语表达为有三“高”:

1)学生能快乐地投入学习,表现为:神情愉悦,学习情绪“高”涨;

2)学生学习主动性强,眼耳口手脑动起来,表现为:学习行动力“高”强;

3)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有所获,表现为: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升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高”度发展。

所以说,让课堂“嗨”起来对我们上好一堂课来说既重要又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嗨”起来呢?

这就是我的系列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要帮你重点解决的,我会从精彩导入,有效提问,组织教学,课堂小结这四个部分来帮你逐一解答。

为什么要讲这四个方面呢,首先,对于一堂课来说,课的导入部分决定了这堂课能不能出彩,如果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们昏昏欲睡,那么也就注定这不是一节“嗨”的课堂,所以第一部分---精彩导入,我会告诉你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以及课堂导入需要遵循的原则,并通过一些实际教学案例的分享,让你掌握如何进行一节课的精彩导入。

让课堂保持“嗨”的状态还在于我们老师把控课堂的提问,通过有效提问调度学生课堂学习的“精”“气”“神”,因此我在第二部分---有效提问部分中除了告诉你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外,还会总结一些老师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案例告诉你有效提问的方法、原则及标准。

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组织教学。在第三部分---组织教学这个部分我会告诉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我们的语调和表情,如何处理好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如何打造我们的课堂语言,以及如何运用课堂的激励评价。

试想:如果你掌握了这些动“学生心弦”的组织教学妙招,在你的课堂上学生们还会“嗨”不起来吗?

一节课有了精彩导入,有了有效提问,还有了精心的组织教学,那是不是应该有个圆满的收官呢?因此,本系列课程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课堂小结,这部分我将和你谈谈如何进行一个完美的课堂小结,我会和你分享课堂小结的作用、方法,还会谈到课堂小结中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希望通过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们在意犹未尽的意境中,一堂好课完美落幕。

听了我上面的的介绍,你现在知道了我的这次系列课的相关内容了吧。相信通过这次系列课的四个方面的后续的详细的学习,你会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希望你边听边实践,那么你一定会将你的课堂“嗨”起来。

教你上好一堂课-精彩导入来自万行教师好师多磨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一部分的内容----精彩导入。

节课我和大家谈到了让你的课堂“嗨”起来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会从四个方面来帮你实现上好一堂课。

今天我和大家要讲的是第一部分“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精彩导入”。

我将从课堂导入的作用,方法,原则,案例分享这四个方面展开:

好,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有什么作用?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初,根据教学设计的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语言。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学习上来;同时还能为新内容的讲解定下基调,做好铺垫;当然,它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那么,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哪些呢?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老师会面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型,不同学段的学生,所以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的。

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趣味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这些。

但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会设计不同的导语,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来看两位老师在教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这一课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第一位老师这样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大家看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会出现了一个“天下奇观”的“观”字,“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第二位老师则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吗?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去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这奇观,好吗?不过在去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听出了没有,老师刚才说了“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两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案例都是从课题着眼,都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但是学生的身心感受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前者通过质疑直奔主题,但学生会感到有点单调乏味,后者老师通过鲜活的具有煽动性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开始进入快乐的学习之旅。

看来,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还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那么课堂导入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课堂导入的原则有三点:

目的性原则

导入本身是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导入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

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启发性原则

除了要有目的性,导入还要具有启发性,以便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状态。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强迫代替学生,尽量以生动语言或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举的例句应“当其时”“适其时”,就像《观潮》第二位老师这样。

关联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所授知识点,因此导入有时要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方法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相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六则不同学科课堂导入的精彩案例,来帮助大家启发自己的教学:

案例1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上《找骆驼》一课时,他先出示一则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然后提问:“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学生们积极猜谜语,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启发:这种趣味导入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文学趣味,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从而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贯穿到整节课的学习。

启发:趣味导入可以用谜语、歌谣、游戏等方法,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使课堂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能让学生在玩的状态下,探究疑惑,分享喜悦,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案例2

有位老师上小学三年级数学《几分之几》这一节时,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写这个吗?

启发: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以讲故事的这种方式引入新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

有位教师在上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4Topic2Howcanweprotectourselvesfromtheearthquake?这一单元的学习前,播放了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视频中各种触目惊心的画面、声音给那些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脑海中留下了地震情景的深刻印象。随后,教师再通过:“Whatdidyouseeandhearintheearthquake?”“Howdidyoufeelaboutit?”“Whatdoyouthinkweshoulddotoprotectourselvesintheearthquake?”等几个问题引入本单元一些新单词和内容的学习。

启发:利用多媒体视听导入新课的教学,不仅形象直观,使人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4

有位物理老师在上“自感现象”这个章节时,请一位胆大的男生上台参与实验。在电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不会有任何感觉。经过几次实验以后,学生会觉得不神奇。然后,把小灯泡取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会发出尖叫,拿开双手。看到学生的狼狈样,全体学生会感到好奇。这时,请参与实验的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启发:“疑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位老师通过一学生的亲身实验表演让其它同学从看不到的电路内在变化,到看得清的同学触电反应的两相对比,疑惑即生,因此,一节好课就此开始了。

案例5

有位教师在上《硫和氮的氧化物》这节是这样设置情境的: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跟我看一份材料。年,英国伦敦发生了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5天内有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多人死去,经过人们的查证,罪魁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由此我们可知,二氧化硫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但是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如何在保护我们自身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二氧化硫呢?

同学回答: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对,为了更好地利用二氧化硫,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硫的氧化物的性质——

启发:这位老师使用了设置情境法,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创设出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这节课的教学就顺利地展开了。

案例6

有位语文老师在讲《三峡》时,上课开始时首先挂出一个三峡地图,还有一个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然后指着地图说:

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接着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壁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里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

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

启发:图片、插图比文字更直观,其中地图性质的挂图还利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时空掌握。难怪有人说:“一张图胜过百句话”,通过观察图片,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爱好,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

上面这些精彩导入的案例,使我们更加明白“教无定法”的道理。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用何种课堂导入法,课堂导入的作用是为了激趣,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课未始,兴已浓”,让学生抛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好,在今天的课结束之前,我来帮你做个总结

在“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精彩导入”这个部分里我谈到了:

什么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以及课堂导入的三个原则,并用了六个精彩案例分享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

我真诚地希望,通过这节课,你们可以达到“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愿你们今后无论上什么课型都能够驾轻就熟的开启一堂好课之旅。

下一节内容,我会和老师们分享“上好一堂课的桥梁枢纽——有效提问”

以上是我今天为你带来的分享。我相信,好老师都是磨出来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