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不退休
在我国的各行业中,历来有一线二线的说法。虽然对于二者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人们还是很熟悉而且认可的。比如煤矿,下井掘进采煤的属一线,其余工种便属二线;再如学校,任课教师属一线,实验员之类便属二线。一线和二线虽然在工作性质,工资待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都要干活挣钱。领导是一个特殊的“工种”,所以单有一种说,就是在岗时叫一线,退下来不当领导了——实际就是退休回家不再工作了,才叫二线。平时所说的“退居二线”,并非指领导退下来去做普通公务员的工作。我曾为此找过理由:领导在岗时威风八面,退休后其影响仍在,不像普通工人,退休后就只剩了拿退休金,别的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领导退休要称为“退居二线”。而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自从国务院提出*府机关工作人员裁撤一半的设想后,人们预感到机关冗员太多,人浮于事严重,开支虚耗过大的情况将要改变了。一些地区已逐渐地开始了这项工作,据说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年龄“硬杠”。不管你业绩多大,到了年龄必须退下来。然而这些人“退下来”
之后,一切待遇却和在岗时完全一样,只是不用上班了,所以有个新名词叫“退养”。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他们不上班,不工作,却照常享受那一份俸禄,而他们倒出来的位子又坐上了一茬新人,也要拿一份俸禄,这究竟是减少了开支还是增大了开支?以前常有这样的干部和工人:他们到了年龄退休了,可是仍然闲不住,还要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叫做“发挥余热”,有的甚至和退休前干一样的活却不多拿一分钱,人们称他们是“退休不下岗”。还有一种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情况:一些人保留公职,不拿工资,去从事别的行业了,称为“停薪留职”。而今这些被硬杠卡下来的领导们,虽然挂着“调研员”之类的名号,每天却只是养花玩狗,打麻将看孩子,已经是彻底地“还乡养老”了。有的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就做点小买卖,或帮着公司办事,凭着多年为官的人际关系,挣一笔可观的收入。他们并不做什么调研,也根本不管单位的事,而晋级涨工资和其他一切待遇却一样不少。这样,同那些“退休不下岗”和“停薪留职”的人比起来,称他们是“下岗不退休”或“停职留薪”是不是很恰当?“退养”这个词用得真是精当:当过官的人,退下来了,还要养着。这可是领导的专利,是中国特色的退休*策。普通职工的退休是不能叫做退养的。有位科级*员女干部,退下来之后,每月除了领工资(不是退休金)来一次单位外,就再也不登单位的门了。因为她还在单位挂名,还属于在编人员,所以遇事还要想着她,然而有一次捐款活动,单位领导找到她,她摔下脸子说:“不捐!”接着就是一通牢骚,完全不是以往“在职”时的态度。现任单位领导也拿她毫无办法。这件事虽小,却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些当官的人的心态。这些人为什么当官,官当得怎样,照照这面镜子就知道了。她是因为不想“退养”,被硬杠卡下来了,所以有牢骚。如今很多职工不堪工作压力,都盼着退休——虽然退休之后收入减少,也心甘情愿;而领导却连收入并未减少的“退养”也不满意,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活都不用干,什么待遇都不少,这比起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来岂不是天壤之别,然而他们还不满足,还要满肚子怨气。我敢说他们决不是因为不再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再继续为人民服务了才有怨气的。这些退下来的领导既不去干普通公务员的活,又不是正式退休,所以很难说算是“退居几线”。有篇题目叫《官虫》的文章中写到:“与其让官虫们狗苟蝇营靠做官吃饭,倒不如干脆把他们当成食客或桌虫白养活起来干净,免得把个官场弄得庸俗不堪,误国误民”。也许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办法了,然而还要再退一步想,把他们白养活起来,官场是否就真的干净了?赞